paper03

社交場Arena|一場形式與關係的擾動

社交場Arena|一場形式與關係的擾動

 

成為展覽的一部分,你會是一門什麼樣的藝術?|

一場藝術與社交關係的擾動


  • 展覽期間|2017/07/08-09/17
  •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7:30(週六延長開館時間至20:30)
  •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 圖片提供|ELLE TAIWAN
 
 
Is Social Media Killing Art?

就在不久前的2017 Art Basel Hong Kong中,Intelligence Squared才拋出了—Is Social Media Killing Art?這樣一個強而有力的辯論命題,彷彿劃開了當今社交媒體越趨氾濫與當代藝術形式不斷被挑戰的時代醞釀。

與這股欲有所反轉的動能相互映照的,不禁令人想起了1968年,Andy Warhol的預言:「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而時至今日的網路時代,他的預言似乎應驗。生長在一個資訊爆炸的傳媒環境,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洪流中探出頭來,亦每個人都有機會從生活中體認藝術;或許我們也可以這麼說,藝術,已經作為一種社交媒體。

今年,在台北美術館的《社交場》展覽,由台灣深策展人蕭淑文與韓國策展人任鍾榮共同合作,將美術館空間轉化為「展示」與「演出」共生的創造性實驗場域,正好為藝術之於社交/社交之於藝術的相互介入關係作了實驗性的詮釋。

展覽連結了「現場藝術」及「靜態展示」,分為動、靜兩個面向:
動態方面,台灣藝術家們尋求的是「觀眾介入」。滲透到「展覽」和「表演」的每個層面,用參與藝術、網路直播、紀錄劇場等,試圖對「觀看與作者之間的關係」展開提問;靜態方面,光州市美術館則呈現七位正值壯年的韓國藝術家之作品。在展示韓國當代藝術的多樣性與價值之時,通過藝術所形塑的「社交場」,展開社會層次的對話。

河床劇團 Riverbed theatre《 Be Art! 》

河床劇團 Riverbed theatre《 Be Art! 》


至於藝術最終是成為了一種承載人與人互動的社交媒介,又或者在社交場域中被消遣性的觀展方式所架空;是「社交場」於展覽中掀起一股關乎形式與關係的擾動後,留待你有所解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