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03

給家更多可能|Make Room For Life 創意生活展|FIELDDIREKTOR百里城市設計工作小組 訪談

給家更多可能|Make Room For Life 創意生活展|FIELDDIREKTOR百里城市設計工作小組 訪談

 

給家更多可能|Make Room For Life 創意生活展|

FIELDDIREKTOR百里城市設計工作小組 訪談

  • 展覽期間|2017/11/18 (六) - 2017/12/17 (日)
  • 展覽時間|11:00 – 20:00
  • 展覽地點|台中市民廣場
  •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
  • 協辦單位|IKEA宜家家居
  • 展覽策劃執行|格式設計展策
  • 參展單位|F I E L D D I R E K T O R百里城市設計工作小組、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哈塔阿沃建築設計事務所、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所
  • 策展單位|格式設計展策
  • 策展人|王耀邦(格子)
  • 展務營運|翁熒熒
  • 展覽企劃執行、文案、展策編輯|陳婕寧、楊偉成、劉力菁
  • 主視覺衍生應用統籌|黃可森、莊皓
  • 空間設計團隊、展場工務統籌|張哲惟、郭治緯、廖哲民
  • 施工單位|楙筌室內裝潢有限公司、峻億不銹鋼工程行、居佳室內裝潢
  • 印刷協力|山山印刷
  • 展場攝影紀錄|汪德範

  • 參與主題|Make Room for Sharing / Make Room for Being Together
  • 建築師|廖嘉舜
  • 設計團隊|徐子涵、黃博聰、郭鈺欣、侯潔妤、石佳茵、吳姿樺
  • 施工單位|京格裝修工程
 

針對「給家更多可能」的議題,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與IKEA宜家家居攜手合作,邀請格式設計擔任總展覽策劃執行,邀集台中四組具備空間專業與建築背景的知名設計事務所參展——F I E L D D I R E K T O R百里城市設計工作小組、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哈塔阿沃建築設計事務所、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一同從小空間大創意、環保與永續思維、共享、小預算、在地、親子六大議題切入,以約莫3坪至5坪的空間收納其想法,在此次的展覽地點台中市民廣場旁試圖將社會住宅單元、居家生活想像立體化。

 

格式Q1:在這次製作的兩個單元(共享、作夥)裡,你覺得所傳達出的設計者的意志是什麼?

嘉舜:建築永遠必須回應外部存在與內部性格兩種基本面向,我們嘗試模糊展示主體與外部環境的邊界。而傢俱,做為一種主動積極的空間主體,我們將它由牆壁上解放開來接近我們的身體,讓建築退出到城市環境中而漸漸地由意識中消失,讓所有真實的城市與環境光景包圍著人們,讓觀展過程中的活動與感知引入一種沉浸的狀態,一種儼如真實的生活狀態。我們意圖,讓展覽是消失的,讓觀展是一場真實的生活瞬間,是似曾相識的真實記憶。

格式Q2:面對城市容積的狹窄,一般人該如何增強居家空間使用上的愉悅感?所謂的社區設計、融洽的鄰里關係,是否有什麼實例可以說明?

嘉舜:當空間很狹窄的時候,讓身體盡量靠近空間的邊界,用側身面對延展的方向,讓身體與視野自由於延展空間中。傢俱自由於空間中後,空間則能擁有原來的尺度與面貌,讓繁雜的生活在有秩序的層次感中簡單綿密起來。

而流動則能促使行為與場域的交集與協調。開放的鄰里社區與居家空間,是不同尺度的內部性,是集合的環境,讓各種群體可以自由留與動的空間會是基本的鄰里空間。藝術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先生的遊戲地景,讓社會關係有了更多和諧交往的可能。

格式Q3:對你來說,一個具備當代感的家應該要具備哪些要素?社會住宅這個概念在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情境又該如何描繪?

嘉舜:在當代,我們需要不同的時間座標來理解空間,在古典時期我們可以用類型定義建築,現在我們得用「狀態」來描述建築。城市化速度讓我們認知未來在哪裡,而家,則讓我們在生活上,感受身處在哪一個生命階段。雨果在「巴黎聖母院」說了一個載體轉移的概念(Ceci tuera cela),而家,可能是這一消逝概念重要的僻護所——家,必須是一部記憶的機器,可以讓家人同時並存的場所與時光,是當代的快速時間感所需要的。在快速變遷的時代裡,可以與家人分享生長歷程的場所,一段可以感知一起生活的時光。社會住宅,貼補了人民選擇居住與生存地方與方式的權利與自由,在時代速度中,它應該具備一種定著感與更替性。

所有的公共空間是社會空間,公共設施是城市設施,可以搭配城市更新的速度具備最先進的系統,社會住宅的生產是先進與永續社會的生產。而家,不會是規模與面積而已,而是機能與生活狀態,各種機動與重疊的滿足與可能。

 

給家更多可能創意生活展-018.jpg

百里城市設計工作小組

廖嘉舜/廖嘉舜建築師事務所與百里城市設計工作小組建築師,曾於淡江大學建築系、交通大學建築所、荷蘭Berlage Institute 學習都市學與建築。曾參與巴黎郊區社會住宅,荷蘭工業村區與基礎設施轉型生態社會化等研究計畫。